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明清土木结构特点,以及明清土木结构特点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古代没有什么设计理论指导,缺少力学依据;古代材料:就地取材,取之于自然材料。古代施工工具简单。古代施工也缺乏理论上的依据和指导。近代:结构上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导;施工设施先进,高耸建筑等大型设施,应用了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古代土木工程的特点主要有:a、设计和施工没有理论指导,缺少力学依据,全凭师傅的经验;b、材料:就地取材,全部是原始的石头和木材;c、施工工具简单。近代土木工程的特点主要有:a、结构设计和施工上有了一些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b、施工机械比较先进;c、材料:应用了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古代的土木工程的历史跨度很长,它大致从旧石器时代(约公元5000年起)到17世纪中叶。当时的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根本没有什么设计理论可言。所用的材料也是十分简单的自然原料。如石块、草筋、土抷等。近代的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为17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历时300余年。
古代:古代没有什么设计理论指导,缺少力学依据;古代材料:就地取材,取之于自然材料。古代施工工具简单。古代施工也缺乏理论上的依据和指导。近代:结构上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导;施工设施先进,高耸建筑等大型设施,应用了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1、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至今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
2、土木工程的发展史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古代的土木工程的历史跨度很长,它大致从旧石器时代(约公元5000年起)到17世纪中叶。当时的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根本没有什么设计理论可言。所用的材料也是十分简单的自然原料。如石块、草筋、土抷等。
3、优缺点如下:混凝土结构优点:耐久性、耐火性好(与钢结构比较),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耐久性。
4、远古时代,居住和交往的需要,人类开始了掘土为穴,架木为桥的原始的土木工程活动,我国黄河流域的仰邵文化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有供居住的浅穴和直径为5—6米的圆形房屋。
5、它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依据和重要的技术资料。建筑工程图包括方案设计图、各类施工图和工程竣工图。由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任务要求不同,各类图纸所表达的内容、深度和方式也有差别。
6、常见的土木工程多层住宅建筑结构形式 :(一)混凝土空心砌块结构 混凝土空心砌块结构在我国的建筑领域得到了很普遍的应用,现在已经具备了非常高的大规模砌块生产水平,砌块生产甚至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态。
1、宋代以后,又大量***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北京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建于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是AAAA景区(点),北京市精品公园。全园占地面积55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115公顷。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
3、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4、故宫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曾称紫禁城,黄瓦红墙,错落有致,气势恢宏,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之作。颐和园 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圆明园毗邻。
5、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 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1、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渐发展演化而为彩画。古代在建筑物上施用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庶民房舍不准绘彩画,就是在紫禁城内,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绘制彩画也有严格的区分。
2、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3、宋朝建筑规模一般比唐朝小,屋顶坡度稍有增高,屋面开始弯曲,并具有微微的翘角,建筑的门窗多***用菱花槅窗。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殿台楼阁。元朝在建筑上是一个转折时期,各种装饰增加了,并使用方柱,用材小了,斗拱也小了。屋顶出现了脊筒。明清时期的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4、不同朝代的建筑特点 中国历史悠久,不同朝代的建筑特点各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和审美观念。以下将概述几个主要朝代的建筑特色。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以木构架为主,形成了初步的模数制和以斗拱为特色的建筑结构。屋顶坡度平缓,屋檐开阔,体现了雄浑、宏大的气势。
5、古代建筑 明、清古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我们常见到的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形式。
6、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7个大类:①居住建筑。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建筑,主要有穴居和干栏两种形式。距今7400~6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建筑均为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竖穴,平面作圆形、椭圆形或方形,面积很小。
关于明清土木结构特点,以及明清土木结构特点有哪些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