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建筑群夜景 如今上海外滩仅仅作为外地人拍照留念的地方,上海人却很少光顾这里,因为在外滩外边建了高大的防洪墙,外滩亲水的感觉没有了。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放。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发展与建设:自租界建立后,外滩成为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
这一片建筑位于南京路的东端接外滩,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历史,都是上海的优秀典型建筑,多为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这些历史痕迹浓厚的建筑,以其爱奥尼克式的柱子,庄重而鲜明的线条,以及细腻的雕刻,展现了刚柔并济的经典之美。
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历经百余年的洗礼,外滩始终作为上海的象征示人。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于1845年划定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在英租界南侧划得土地为法租界。而万国建筑博览群,主要是在20世纪初,特别是在30年代才逐渐建立起来,成为远东最大经济中心的象征。
新建筑特点是体量大,8层以上高层几占一半。建筑形式出现了立面简洁的早期现代派、许多建筑气派豪华,装饰富丽堂皇,设施更趋完善,出现了上海最早使用冷暖气设备的建筑(汇丰银行)。这一阶段,除建于民国37年(1948年)的交通银行大楼外,已基本形成今日的外滩建筑群格局。
1、衡山路和***北路路口,一栋二十三层高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大厦,它的设计风格是世界各地建筑精英灵感并发的结晶,这座俗称“芝大厦”是幢可租可售的豪华酒店式服务公寓,价格却是上海最昂贵的。
2、衡山路 衡山路是上海著名的有格调的街道之一,这里曾是法租界。现在的衡山路,矗立着许多具有西洋风格的小楼建筑。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尤其在秋天,更是美不胜收。漫步衡山路,你能感受到满满的小资情怀。田子坊 田子坊是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
3、X88:地处静安区,毗邻静安寺和上海展览中心,拥有众多网红商铺、艺术家潮牌和超人气餐馆,是魔都时髦精的必逛圣地。张园:享有晚清“海上第一名园”的美誉,位于静安区南京西路商圈,修缮后引进了多家奢侈大牌,成为热门的城市潮流地标。
4、后来,随着新天地的诞生、巨鹿路酒吧街的出现、思南公馆的兴起,衡山路的人气少了很多,如今的衡山路,显得有些寂寥,却多了一份幽雅与文艺的清新气息。各国风味餐饮、种类繁多的休闲吧坊、***健身、书店画廊……衡山路,依然不失为上海一条时尚的经典休闲街。相关阅读:“衡山路小资情怀文化街”。
关于步行街木结构复古装修图,以及步行街小吃木屋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