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木结构 > 正文

昆明土木结构-昆明土木工程学校

简述信息一览:

真庆观古建筑群盐隆祠

真庆观古建筑群中,位于都雷府北侧的盐隆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座建筑始建于光绪七年,即公元1881年,是由当时的云南盐商们共同出资修建的。盐隆祠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年曾是重要的盐行业务中心。盐隆祠的布局独特,包括戏台、前殿、左右厢房以及主殿。

真庆观古建群落展示了从明代到清代建筑的演变,具有极高的原状保护和研究价值。古建筑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被工厂、居民占用,导致破坏严重。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昆明市委、市***决定修复古建筑群,并建设真庆文化广场,使其成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

昆明土木结构-昆明土木工程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纪50年代开始,真庆观部分区域被工厂、单位和居民占用,至“文化大革命”时,古建筑面临严重威胁。2001年夏,经过考察和拍照后,我们了解到现存的真庆观由真庆观、都雷府和盐隆祠三部分组成,占地达4万余平方米,是昆明市区中规模最大、明清两代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遗迹。

盐隆祠建于1881年,为清末云南盐商集资兴建,民国时期盐行也在此设立。盐隆祠建筑结构保存完好,各建筑构件雕刻精细,外檐彩绘贴金,工艺档次较高。保护与修复:真庆观古建筑群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被工厂、居民占用,导致破坏严重。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昆明市委、市***决定进行修复,并建设真庆文化广场。

真庆观于2003年4月修复,修复后的古建筑群面积约4800平方米,园林建设9000平方米,仍按原有布局分为三个景区。真庆观核心建筑由前殿、紫微殿、老君殿组成。旧塑神像早已不存,据记载,正殿供奉玉皇、左右配以雷神和真武像,两旁各有数个雷部神像。

昆明土木结构-昆明土木工程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真庆观——昆明市中心最大的古建筑群

真庆观是现存昆明市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群囊括了从明代、清代早、中、晚期的建筑,是云南建筑发展史的实物例证,亦是宗教文化、艺术发展的实物载体,有极高的原状保护和研究价值。对云南的建筑史、艺术史、宗教史及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白塔:昆明白塔始建于元代,原址曾建有万庆寺,故名“万庆塔”。现白塔系根据法国人方苏雅拍摄的老照片重建。真庆观古建筑群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最著名的就是位于昆明市东北角的真庆观,它是目前昆明占地最大的一个道观,有2万多平方米,是元代建设而成的,位于昆明市市中心白塔路旁,是昆明市的一个地标建筑。

真庆文化广场位于昆明市中心拓东路与白塔路交叉口东北角,占地13公顷(32亩),是现存昆明市区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明清两代建筑较多,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对云南的建筑史、艺术史、宗教史及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真庆观,起源于元代,初名“真武祠”。于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重建,正式更名“真庆观”。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在此基础上扩建了真庆观前殿及东西回廊。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重修。此观,乃是明代著名道士长春***刘渊然谪滇期间的居所。

真庆观古建筑群中,位于都雷府北侧的盐隆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座建筑始建于光绪七年,即公元1881年,是由当时的云南盐商们共同出资修建的。盐隆祠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年曾是重要的盐行业务中心。盐隆祠的布局独特,包括戏台、前殿、左右厢房以及主殿。

昆明理工的土木工程在哪个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的工程力学专业作为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学院的精心培育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能够在土木工程、建筑学、市政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近年来在专业设置上不断优化与拓展,涵盖了多个领域。学院目前开设了多个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现代制造技术、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经济管理等。在教学资源方面,学院拥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两门,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学院是昆明理工大学最早成立的教学部门之一,拥有完整的地矿学科体系。学院专业目录下仅包含学硕土木工程,初试统考科目为841材料力学,公共课为英一数一。岩土工程专业近三年复试分数线与B区国家线一致,录取情况显示,两年均为调剂录取。

关于昆明土木结构和昆明土木工程学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昆明土木工程学校、昆明土木结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